来源:雪球App,作者: 希壤,(https://xueqiu.com/1488061133/246532077)
自今年一月份以来,大家频频反映物价上涨,甚至调侃到“吃穿住行都在涨价,只有我自己还是这么便宜”。
首先感受最明显的就是酒店和机票价格飞涨。然后生活中日常用品也不知不觉涨价,农夫山泉每桶水涨了2块、被成为“穷鬼套餐”的麦当劳随心配也涨了1块。
就连榨菜这几年也在悄悄涨价。涪陵榨菜在14年间涨价10次,虽然它每次只涨一点点,但是它的涨幅比一线城市的房价还要高。
三年疫情中,人们出行、娱乐等需求被大大压抑。而像酒店、机票价格等尤其受市场供需影响尤为明显。疫情中除集中隔离外,很少有人会有住酒店、乘坐飞机的需求,机票、酒店价格自然而然会降低,并且持续地处于较低的价格水平。
当疫情放开后,人们出门旅游的需求被重新激活。国内市场自然不用说,热门旅游胜地的机票、酒店早就在五一小长假之前就涨价几倍,就这样也依然是订满的状态。国外旅游的人也不在少数,就像最近很火的泰国游,甚至“泰国真的贵得去不起了吗”的话题登上了热搜。
疫情三年的压抑中,让人们已经快忘记了没有疫情的时候旅游旺季。而放开后的第一年我们都还在习惯以往的生活,而在前后对比下自然觉得涨幅很大。
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餐饮行业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人们在疫情中最怀念的是人与人的接触,所以人们会如此急切地想出门旅行,就像最近大学生们极速版打卡不同城市的那样。
餐饮行业的机遇也在于人们怀念面对面吃饭的时光,并且中国人习惯了很多事情要在饭局上推进。2020年3月餐饮行业的总收入为1832亿元,而2021年3月的总收入为3510亿元,也就是说比受疫情影响时要翻了一番,餐饮行业整体逐步恢复到没有疫情的时代。而烧烤涨幅到达了38.8%,是餐饮行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后疫情时代下,餐饮行业受三大因素的制约:食材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而食材成本更是占到了总成本的三四成。而不仅只有消费者感受物价的上涨,作为餐饮从事者也在承受着食材上涨、租金上涨等带来的压力。但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的上涨都会导致菜品价格上调,最终还是我们消费者来承担。
而在“穷鬼套餐”涨价之前,海底捞、瑞幸咖啡、茶百道等餐饮品牌已经偷偷将价格上调了,究其根本也是在于原材料和人力等成本的上涨。
其他的生活用品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所用的原材料涨价,他们为了盈利就会跟着涨价。就以农夫山泉为例,因为去年油价一直很高,导致他们要用的一种塑料价格上升,包装成本的上升导致了利润下降,为了保持和以往差不多的盈利,所以将价格上调。
蝴蝶效应是说一只在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会引起美国中的一场龙卷风,被用来指代一个行为带来的一系列后果。物价上涨也是同理,它离不开某些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自从2020年开始,美国疯狂印钱导致了自己国内的通胀。后期美国为了缓解自己国内的通胀,美联储便开始不断上调利率。希望在美元长期过度供给的情况下缓解本国的情况,还想着顺带着打压其他国家的经济。
因为美元的影响力,很多国家的货币都与其挂钩,美元的利率上调就意味着美国的钱会变得更值钱、我们的钱变得更不值钱的后果。在此种情况影响下,一些涉及到进口的物价难免会上涨。
反观我们国家央行发布的数据中提到:M2指数增速为11.8%、增加的数额为28万亿元。
增加的这部分货币,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金融市场,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压力,对于避免经济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有些用在刺激消费,而另外一部分基本用于了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所以就造成虽然市面上的钱很多,但并没有到普通人的手中,所以造成大家看得见钱的流动,但自己手中却没有多少的现象。
对于物价上涨这件事我们也要客观的看待,有一些地区的物价可能就是高于其他地区的,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觉得物价上涨过快也可能是对于经济复苏的直观感受,但就个人而言,大家调整消费习惯,选择更为实惠的产品或服务;对比不同商家的价格,寻找相对较为便宜的选项,另外物价上涨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购买过多导致浪费。
$贵州茅台(SH600519)$ $涪陵榨菜(SZ002507)$ $金龙鱼(SZ3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