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甬兴证券研究)
全球领先智能手机公司,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 并于2018年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智能手机收入领跑整体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表现稳健。近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持续超过50%,2024年前三季度达54.67%。同期,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28.51%,互联网服务占总营业收入的9.64%。小米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集团战略。公司稳步推进“新十年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积极推进多业务稳健发展。公司实行小米+红米双品牌战略,高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配”+“低价”,成就硬件核心竞争力。小米持续深化高端化战略,不断打磨产品力。公司持续深耕全球布局,聚焦新兴市场增长机遇。此外,公司积极推进AIoT战略持续升级,产品矩阵不断扩展。小米还持续保持其在可穿戴产品领域的领先优势。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公告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023年,最新战略由“手机x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首款汽车产品Xiaomi SU7系列正式亮相。2024年3月,SU7系列正式发布,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并于4月正式开启交付。公司一方面打通“人车家全生态”,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另一方面依托庞大粉丝基数与成熟营销实力促成破圈。
我们预计公司2024-26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253.15、319.16、383.86亿元,对应2025年2月21日收盘价的经调整净利润PE估值分别为54.35、43.11、35.85倍。我们看好公司智能手机、IOT、汽车等业务的持续高速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下游消费电子需求放缓风险、汽车行业整体需求持续放缓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盈利预测与估值
证券研究报告:《新十年目标与征程,“人车家”全生态迈进——小米集团深度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2月27日
证券发布机构: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证券分析师:应豪,SAC编号S1760524050002
证券分析师:王琎,SAC编号S1760523080002
证券分析师:陈宇哲,SAC编号S1760523050001
证券分析师:黄伯乐,SAC编号S1760520110001
本文节选自上述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应豪
通信&传媒行业首席
硕士,曾任职太平基金、东方证券及台湾元大证券等,作为资深分析师负责传媒和大TMT板块价投研究。于2021年起在全球头部对冲基金负责大中华区科技等板块的权益研究工作。
证书编号:S1760524050002
王琎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
曾任职于上海证券、诚通证券、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上汽通用采购部,实业和金融复合背景,岗位涉及供应商质量管理、研发和股票研究。
证书编号:S1760523080002
陈宇哲
TMT组长/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硕士,曾任职上海证券、东兴证券、东方证券,2023年加盟甬兴证券研究所。曾获2020年Wind金牌分析师,2020年新浪金麒麟新锐分析师,2019、2018年财新II最佳分析师,2018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
证书编号:S1760523050001
黄伯乐
通信&传媒行业分析师
硕士,曾任职东海证券,2020年加入甬兴证券研究所。
证书编号:S1760520110001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甬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若您非甬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甬兴证券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订阅号是甬兴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甬兴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甬兴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投资者请勿将本资料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也不应当认为本资料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
版权声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